关于加大“百企帮百村”实施力度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提建议代表:奇苏雅拉、薛振宇、李自成、李二虎、任拴耀、丁巧花
代表团:苏布尔嘎镇
乡村振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战略。近年来,我旗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科学的思维、改革的思路、创新的举措,努力促使农村牧区转型发展。以推进“百企帮百村”为抓手,大力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企业要素下乡,全面激活农村牧区资源,变农村牧区资源为企业资本,变乡村为创业乐园,变农民为合作股东,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有效促进了农业农村发展。
一年多来,我旗大力实施“百企帮百村”工程,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模式创新,促进城乡有效对接,使城乡企业要素资源产生“化学反应”,农村创业环境加快变样、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农民加快增收,“乡村振兴”战略已成效初显。但目前,农村牧区转型发展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1、政策落地不够。旗委、政府虽然通过实施“百企帮百村”、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农村牧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目前还尚未配套提出具体落地实施的政策、保障及奖励措施,各镇、村在推进“百企帮百村”具体行动上也是参差不齐、进度不一。
2、模式不够丰富。部分镇在“百企帮百村”过程中,通过引进企业,创新模式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涌现出了一些典型。但总体而言,各地在实施“百企帮百村”的模式方面仍显单薄,没有突出因地制宜、各展所长。
3、部门指导不足。乡镇是实施“百企帮百村”的主阵地,乡镇对于如何促进企业资金、技术等企业要素资源与农村产业资源融合的认识有限,对于通过引进企业资源、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是缺乏经验,相关专业部门对镇、村实施“百企帮百村”的指导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使得现有的“百企帮百村”建仍在闭门摸索。
4、平台搭建不够。“百企帮百村”需要搭建各类平台,促进企业与农村产业资源高效对接,城市在招商引资、项目对接和宣传推介方面,有很多成熟的经验、搭建了众多平台,这些平台尚未有效融入镇村,镇村平台搭建还处于空白阶段。
此外,各地在推进“百企帮百村”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土地转变性质难,二是融资难,三是人才缺乏。
综上所述,建议:
1、摸清城乡融合产业资源家底。“百企帮百村”的关键在于城乡产业资源要素的流动与融合,要摸清“家底”,才能有效推进资源融合。一是从宏观上,我旗要对镇村进行摸底,结合乡村资源特点尽快完成《城乡融合发展规划》,尽快提出适宜我旗城乡融合的规划蓝图,“七个规划一张图、一张蓝图管全域”,让各镇实施“百企帮百村”有更明确的招商方向;二是从微观上,各镇先摸清各自嘎查村的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发展基础、区位条件、特色禀赋和本地乡村籍在外的企业家等资源情况,汇总建立“百企帮百村”大数据库。特别是针对现有的企业经营业主、本乡村籍在外投资创业的企业经营者、有意愿投资的外籍外地企业家,充分摸查,促进企业家资源融合、发挥合力共同兴村。
2、创新乡村经济模式。一方面要因地制宜,研究适宜本地资源特色的乡村经济、企业发展模式,如推广民宿文化型、农事体验型、创意创业型新的特色产业模式;另一方面,是大力推广投资开发型、龙头带动型、村企共建型、对口扶贫型等新经营模式。
3、分类指导、统筹谋划。各镇、各嘎查村的人口规模、发展基础、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实施“百企帮百村”当然也需要因村施策、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对于自然环境好,生态优势明显的城郊乡村,定位于“城市后花园”,重点指导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生态旅游、民宿经济、创意创业等产业;对于历史文化资源比较丰富的民俗文化村,可指导其大力挖掘民俗文化,发展民俗旅游,用足用活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乡村旅游的相关政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网红小镇、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对于生态良好、位置较为偏远的自然村,这类村生态优势明显,但交通、物流、信息、人才比较欠缺,可指导其更多的从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等方面发力,发展农村电商等新经济,让养在深山中的生态资源、特色产品造福群众;同时指导建立种养、初加工、精加工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
4、优化政策、搭建平台。旗委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出台具体的“百企帮百村”的优化和保障以及奖励激励政策措施,以更好地激活市场力量,鼓励大型企业“一企多帮”,破解企业下乡、企业进村的障碍,为“百企帮百村”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关于旗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44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奇苏雅拉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大“百企帮百村”实施力度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收悉。感谢你们对全旗“百企帮百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你们提出的建议,旗委组织部、旗工商联高度重视,及时与有关方面进行了沟通对接,现答复如下:
一、我旗“百企帮百村”总体情况
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我旗于2018年6月份出台了《伊金霍洛旗“百企帮百村”行动深化“红色领航”工作实施方案》,并确定了由122家属地企业结对帮扶133个嘎查村的帮扶格局,正式启动了“百企帮百村”行动。作为“红色领航”行动的升级版,我旗在推动“百企帮百村”行动的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多点发力、合作共赢的工作原则,探索出了旗委统筹抓,企业自觉抓,部门联动抓,镇村具体抓的工作思路,建立起了“牵头部门调度、政策部门服务、包联部门进驻、驻村干部跟踪”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实现了帮扶项目与嘎查村精准对接,推动了一大批帮扶项目落地见效。广大帮扶企业根据自身不同的条件和需求,从企业实际出发,发挥优势,量力而行,顺势而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初步形成了产业扶贫、技术扶贫、物资扶贫、土地流转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帮扶模式和“企业+合作社+农户”“村集体经济+贫困户”“党支部+企业+合作组织+农牧户”等一批利益联结模式。行动开展以来,包联企业共计划投资总额达1.4亿元,现已完成投资4347.27万元,确定或达成帮扶项目104个,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突破9000万元大关,受益农牧民达6000余人,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
二、我旗“百企帮百村”行动中存在的问题
站在全旗全局的角度来看,正如各位代表所提及的,我旗“百企帮百村”行动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帮扶的主动性不强。从目前的帮扶情况来看,不少企业存在不配合、不支持的情况,尚有30家企业存在不愿帮、不想帮或者无法帮的情况。经调查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体制问题无法帮扶。部分国有企业内部明确规定不得投资与主业无关的其他领域,导致无法开展帮扶。二是因行业特殊不愿帮扶。部分保险、银行、电信类企业主观上不愿入村帮扶,旗里又无监管权限,只能听之任之。三是因自身原因不能帮扶。部分企业因效益较差,长期亏损,自认为没有能力帮扶;还有部分企业只愿“一企帮一村”或“多企帮一村”,不想“一企帮多村”。
(二)帮扶措施的针对性不强。从帮扶措施来看,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帮扶措施不精准。部分企业没有充分将企业产业资源优势与嘎查村的资源禀赋有效融合,仍停留在给钱给物“输血”式帮扶的层面上。二是帮扶项目不科学。大多数嘎查村的项目缺乏长远规划,产业布局不合理,同质化问题较为严重,基本上是“为了帮扶而帮扶”。三是帮扶措施难落地。部分嘎查村与企业虽经多次对接,但一直难以确定帮扶措施,还有一部分企业提出的帮扶项目在启动伊始就遭遇了政策和法律瓶颈。
(三)政策跟踪服务不到位。关于政策扶持方面,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受限于“三区”规划政策。按照旗里出台的“三区”规划,不少嘎查村属于禁止开发区或限制开发区,地企双方即使提出合理的发展项目,也因逾越政策红线而受限。二是政策跟踪服务尚不到位。从目前的帮扶情况来看,大多属于村、企“单打独斗”行为,大多项目在立项审批、土地报批、环评审批等手续办理方面存在不合政策、政策批准时限过长、政策执行成本过高等难题。比如有的项目无法在发改部门立项,有的项目需要先行办理土地报批手续,有的项目无法通过环评验收,有的项目在村企合作经营上还存在法律风险。三是部门联动服务主动性不强。目前,“百企帮百村”工作尚未形成部门联动机制,仅靠旗包联驻村办、旗工商联推动力量远远不足,难以让企业发挥最大帮扶作用,现亟需各部门发挥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
(四)干部思想观念有待更新。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镇村干部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对乡村振兴和“百企帮百村”的认知不足,对村庄发展缺乏长远规划。二是能力素质有欠缺。镇村干部特别是村“两委”成员文化层次相对不高,驾驭市场经济特别是集体经济的能力不足。三是工作主动性不强。不少镇村干部存在等靠思想,没有发挥出“主人翁”应有的勇气和担当,纠缠于一时一事的利益得失,不能从乡村振兴、产业富民的高度开展工作。
三、“百企帮百村”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创造优良服务环境。一是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各项惠民政策向嘎查村倾斜,破解嘎查村集体经济在土地、资金、政策和组织力量等方面发展瓶颈。二是结合山水林田湖草发展规划、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的制定实施,探索建立双向激励机制,推动参与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享受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更多企业参与到“百企帮百村”行动中来。三是持续加大对农村牧区工作的支持力度,建立由农业、经信、发改、环保、国土等部门参与的综合协调小组,增强协调力量,定期召开推进部署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嘎查村、企业在发展村集体经济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便利条件,推动地企之间高效顺畅合作,确保“百企帮百村”行动有序推进。四是对“百企帮百村”帮扶企业适当予以调整,优先将那些实力较强帮扶企业配备到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和贫困人口较多的嘎查村中,适度减少或不再为那些城镇化或移民搬迁村配备帮扶企业,以提高帮扶工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二)全面掌握村企信息,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首要任务是提高认识,做好“百企帮百村”行动精准扶贫工作的宣传动员,营造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扶贫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是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参与“百企帮百村”的工作进展情况,做好统计工作,面对面为广大农牧民群众讲政策、指方向、答疑惑、解难题,教育引导农牧民积极主动投身到发展产业、建设家乡的生动实践中来。二是要引导帮扶企业了解和把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规律,遵循“政府主导、村企共建、互惠互利、实效长效”的原则,多种形式、多种模式协调推进。三是对在“百企帮百村”行动工作典型给以大力宣传,对在“百企帮百村”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隆重的表彰,同时要结合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介进行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注重村干部人才建设,培养村集体经营队伍。一是要狠抓理论教育,加强党性教育,开展理论学习培训、政策培训、工作培训,用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坚定村干部的理想信念。二是实施集体经济增收与村干部收入挂钩制度,鼓励引进人才助推集体经济发展,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注重吸引一批有知识有热情的大学生回村任职兴业。三是加大对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产业带头人等经营主体队伍的培训选育力度,不断提升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牧业、爱农村牧区、爱农牧民的农村牧区工作队伍,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四)强化部门协调联动,进一步推动帮扶工作取得实效。一是于9月上旬召开全旗“百企帮百村”工作协调调度会议,各镇、各行业部门认真梳理“百企帮百村”工作重点难点问题,按照“重点突出、次第推进”工作思路将问题归类,当前能协调解决并立刻推进的,由旗委统筹、各部门协调解决推进;当前不能推进的,要分析问题的关键点,逐步协调推进;对不能实施的帮扶项目,根据《关于调整旗精准脱贫攻坚专项工作推进组》的通知要求,各镇、各部门各司其职、科学规划调整村企结对产业发展项目,尽快形成一批新的产业发展成果。二是打造“互联网+”网络扶贫新模式,加强“天骄圣地 村企同行”微信公众号的普及应用,企业和镇、嘎查村立足自身工作实际和发展需求,发布对一定条件帮扶合作伙伴的招募令,亦即改变现有固定村企结对关系,进行项目化运作,嘎查村和企业均可结合自身实际提出项目需求,寻求结对合作伙伴,进一步推动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以上是旗委组织部、旗工商联对上述问题的答复,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最后,祝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心,全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