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丰富伊金霍洛旗旅游产品的建议
提建议代表:奇苏雅拉、薛振宇、郭武荣、娜拉、杨建斌
代表团:苏布尔嘎镇
伊旗的旅游景区景点紧紧围绕蒙元文化、草原文化、成吉思汗文化、游牧文化、蒙古族民俗文化等有了迅猛发展。近些年来伊旗致力于打造鄂尔多斯文化旅游胜地,推动新常态下伊旗旅游业跨越式发展,为鄂尔多斯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鄂尔多斯将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目前伊旗的旅游硬件建设投入力度很大,硬件设施已经较为完善,但软件建设还较为欠缺,我们每一个景区景点的内容不够丰富,只是搭起了框架,比较空洞,游客消费的产品和内容特别少,没有参与体验的项目和内容,游客感觉整体较空,景点没内容、没项目,缺乏消费的产品,旅游产品简单低下,导致景区景点的效益低下,品质低下。
综上所述,建议:
一是全面增加旅游景区景点的游客参与体验项目以及游客消费内容,各景区景点进行内容建设,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赋予景区景点文化特色和内涵,形成景区的核心竞争力;增加游客参与体验项目建设,丰富展示风情、文化的表演、动态展示的项目,增加刺激景区的二次消费,带动“旅游+”模式的多项发展。
二是充分挖掘、整理伊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地毯织造、马具制造等特色传统技艺,充分应用到景区景点的产品里面,不仅丰富了景区内容,也丰富了伊旗的文化特色和内涵,更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三是伊旗本土文物丰富多彩、底蕴深厚,为文创产品提供了丰厚的创意元素。近年来,国内文创产品也越来越走俏,建议对传统文物或能体现本土文化内涵的产品进行复制或创意设计,最终形成具有伊旗特色的文创产品,在全旗游客集散中心、酒店、商场、车站、机场等地全面普及售卖,带动城市“活”起来的文化产物,让游客来伊旗旅游感觉产品丰富,内容充实!
四是举办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大赛,结合内蒙古民族、民俗、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等特色,创作出高质量的、具有伊旗独特韵味的文化旅游产品,全面提高伊旗文化旅游创意水准,将这些具有伊旗特色文化的产品充分应该到全旗的各个景区景点;培育具有影响力的文旅创意企业,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促进伊旗文化旅游建设。
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关于旗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41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奇苏雅拉、薛振宇、郭武荣、娜拉、杨建斌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丰富伊金霍洛旗旅游产品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在增加旅游景区景点游客参与体验项目和旅游消费方面
一是全力推进景区高质量发展。全旗现有A级旅游景区8家,其中国家5A级景区1家(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国家4A级景区3家(苏泊罕大草原旅游区、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内蒙古佛教文化博览园)、国家3A级景区2家(红海子湿地旅游区、伊景园城市沙山公园)、国家2A级景区2家(吉祥福慧寺、陶亥召)。近年来,我旗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文化旅游业发展各项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品质景区建设,先后实施了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周边基础配套改造提升工程、苏泊罕大草原旅游区改扩建工程、伊景园城市沙山公园建设工程等一批A级景区提标扩建工程,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元大都大明殿和崇天门内装工程、元大都周庑外装工程完成总工程量的90%以上,蒙古源流文化艺术展示中心完成总工程量的50%以上,计划年内完工。先后引进社会资本开发建设了王府文化体验园、沙巴日太蒙古族原生态文化体验区、哈沙图乡村旅游项目等一批文化旅游综合体。引进研学旅游机构打造了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新街二中、哈沙图等青少年研学游基地,设置了多样化、个性化的研学旅行路线,有效带动发展了周边游、周末游和自驾游,繁荣了全旗文化旅游市场。二是持续改善旅游基础配套。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先后争取上级专项资金5318.3万元用于景区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等基础设施建设,在3A级以上景区、机场、火车站、交通集散地设立15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成大成陵、马奶湖2条旅游环线和沙巴日太、马奶湖、转龙湾、波浪谷、龙虎渠至成陵旅游区的5条旅游专线,在沙山公园、查干柴达木村、马奶湖景区、红海子湿地旅游区建设了6个较大规模的涉旅停车场,打造了68套居家短租度假公寓。深入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在旅游集散地、景区景点新建18座旅游厕所,改造城区沿街主干道旱厕11座,截止目前全旗参与评定的新建改建旅游厕所共91座。扎实推进景区景点及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建成智慧监控、智慧管理、智慧服务三大旅游信息化平台,实现了购票、导游、导览、查询等旅游线上一体化服务。三是全方位扩大旅游消费。大力开发旅游新业态,精心打造农家体验、特色民宿、健康养生等旅游新产品,目前全旗有星级酒店1家,旅游住宿酒店155户(床位总数10455张),旅游餐馆487家,旅游购物店162家,娱乐场所38家,大型农牧庄园8家,农牧家乐160余户,旅行社24家。2019年1—7月份,全旗接待游客292.07万人次,增长16.4%;实现旅游收入31.25亿元,增长15.7%。先后荣膺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等荣誉称号,旅游业正在成为加快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下一步,我旗将抢抓北京至呼和浩特高铁开通契机,对全旗所有景区景点进行重新梳理,重新定位和重新规划,进一步明确“一景区、一特色、一主题”的文化旅游格局,规划打造几条旅游精品线路,形成旅游主题鲜明,游览特色迥异,体验参与感强的精品旅游目的地。
一是围绕“吃”打造特色餐饮文化。在城市核心区规划、改造一条餐饮美食街区,将各种美食、“老字号”、地方小吃等集中一条街区,形成一道美食风景线和餐饮文化展示街区。二是围绕“住”营造旅居家的温馨。引进3—5家全国连锁酒店、商务酒店或主题酒店,解决不同游客不同住宿需求和旅游季节一床难求现象。利用现有资源加快民宿酒店和文化客栈建设,改善游客住宿条件,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三是围绕“行”配套出行一站服务。构建“智慧旅游”大数据系统,通过智慧旅游系统建设,满足游客了解旅游出行信息需求。在主要交通站点和城区设立游客集散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交通换乘、旅游咨询、旅游购物等便利。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停车场、标识引导系统等建设,为游客提供方便、高效、快捷的服务。四是围绕“游”优化游客体验感受。将大型文旅活动放到各景区举办,促进文旅融合,丰富景区体验项目。加快推进景区市场化运营管理机制,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将优质旅游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鼓励引导景区开发体验性项目、文艺表演项目和有文化内涵的动态展示项目,激发文化旅游资源潜在活力。五是围绕“购”和“娱”满足游客消费需求。激励和引导文化旅游企业积极开发文创旅游产品,丰富景区售卖产品。引导和发动景区加大投入,开发和增设娱乐项目。同时,规划1处大型文创旅游产品购物商场或蒙元文化非遗街,吸引客源,促进消费。
二、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
一直以来,我们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发掘和保护工作,将发掘和保护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文化发展总体规划中。一是在旗文化和旅游局设置了文化遗产股,专项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二是每年组织开展非遗传承人培训班,丰富传承人工作理念,强化传承人对非遗传承技艺的责任;三是组织专职人员先后赴呼市、济南学习取经,为全旗非遗工作发展提供借鉴;四是组织了首届“天骄·秋实采风节”活动,对境内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认真摸排走访,进一步挖掘我旗的人文和历史文化遗产;五是积极申报各级“非遗项目”,目前全旗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8人,国家级传承项目2项、自治区传承项目4项、市级传承项目11项、旗级传承项目18项,初步建立起了国家级、区、市、旗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体系和非遗项目数据库。
2018年以来,我旗先后组织开展了“天骄·非遗节”“天骄文化·非遗年味”邀请展、非遗技艺大秀场、陶亥召庙会非遗展、“羊文化”节非遗展、“珠拉格”非遗展、札萨克“村跑”非遗展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共邀请区内外191位传承人进行了非遗项目展示、展览和展销活动,对促进非遗传承发展、繁荣旅游市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下一步,我旗将制定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支持奖励政策,为非遗文化发展给予政策支持。同时,大力推动“非遗街”项目建设,邀请旗内外文化名人和专家学者开设文化讲坛,让文化得以传承,让传承得以弘扬。
三、文创产品研发和举办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大赛方面
目前,我旗已在伊金霍洛镇打造了一条民族特色商品销售一条街,主要销售蒙古族传统服饰、乳制品、民族手工艺等产品。与鄂尔多斯市荣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在旗影剧院设置了100平方米的文创产品售卖区,主要销售民族特色旅游纪念品。下一步,我旗将出台《伊金霍洛旗关于调整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旅游企业在文创产品研发、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进行提档升级,广泛开发各类契合市场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在各旅游景区、旅游集散地、酒店进行销售。积极组织我旗各大文化旅游企业参加各级各类文博会,适时举办全旗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大赛,以赛促研、以赛促创,引导激励更多的文旅企业加入到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中来。